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造就一大批生活优闲的士族。他们生活富足,人生不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操心劳累,于是就有了大量的自由安排的时间。如何打发这些富足的时间呢?他们就转对人生的精神探索,崇尚玄言清谈,追求个性张扬,于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人的大觉醒,思想的大解放。可以这样说,是人苏醒,审视自己,渴求心灵自由的黄金时代!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记录了当时部分士族人士的玄学清谈,很好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士子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方式。《杨氏之子》就是《世说新语》中记言的一个小故事。故事很简单,不靠情节取胜,而是以言传神,彰显人物精神风采。

故事起因是孔君平拜访杨氏不遇,杨氏之子设果款代。故事经过是孔君平打趣杨氏之子,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水果,意指你和水果同姓,是一家。杨氏之子马上反击,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故事就此打住,但文中人物的言行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是故事主角杨氏之子,让人佩服。年龄小,仅九岁,但懂人情世故,深谙待客之道,礼貌周到。客人来访,父亲不在,挺身而出,端水果待客,很懂礼仪;其次,对客人的打趣开玩笑,态度不卑不亢,马上反击,可谓才思敏捷,禀性聪慧,让人感叹!再次,说话有理有据,言语讲究分寸,做到恰到好处,实在难能可贵!如对长辈孔君平说话,没有用肯定问说:“孔雀是先生您家鸟。”而换成一个否定句:“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语气很轻,对长辈说话口吻捏拿到位,既不伤人,又反击了对方,这才是大聪慧。

长幼一次偶遇,经刘义庆一剪辑,三言两语直道人物的精神品质。这就是好语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