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陷并杀害忠良岳飞,以一己之力将南宋推入水火之中的千古罪人难道不该被唾弃吗?但也有人说了,秦桧只是当时皇帝赵构的传令官而已,只能说是工具人摆了,一说岳飞功高盖主,还有主战派将要“迎回二圣”的主张将对赵构稳坐皇位造成威胁。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真实的历史中所谓赵高宗忌惮岳飞本身就是无稽之谈。在绍兴十一年最终逮捕岳飞的时候就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一个文臣秦桧处理,也不会在将岳飞免职之后还会岳飞回江州庐山呆了两个多月吗?要知道岳家军就驻扎在离庐山很近的鄂州,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高皇帝远,真要担心岳飞继续北伐阻挠议和的话,这么做难道不是放虎归山?
赵构知道岳飞既没有造反的心思,也没有造反的能力。虽然被称为“岳家军”,但并非是岳飞的私人军队,兵器粮草的后勤供应和调度完全是由中央统一指挥。再加上历史上真实的岳飞为人低调谨慎,处事周全,甚至在被害前几个月依然还是赵构最喜爱和信任的武将。那为什么岳飞最后还是被弄死了?
答案是秦桧的先斩后奏,当时岳飞几乎是南宋唯一个能够对金人军队造成毁灭打击的将领,而金人内部也流传着如果岳飞在的话,金国可能就要灭国了。所以金人提出了“必杀飞,金始和”的要求,虽然赵高宗也想赶紧偏安窝在江南过小日子,但宋朝历来的政治传统是流放,一般来一品大员是不会直接杀掉的,而且对比一下相似的韩世宗案,赵构也是全程参与,但最后关头韩世忠找高宗哭诉一通,最后还心软不再追究。所以到岳飞案这里,高宗依然是摇摆不定,而秦桧一心想要卖国求和,绝对不能让赵构再继续掉链子,所以先由秦桧授意暗中在监狱里杀害了岳飞,然后再上奏判决书,最后重新填写日期,完成清洗主战派的条件。
那为什么越俎代庖的秦桧没有被追究?首先来讲,赵构本身一心偏安,本质上是统意杀韩世忠、岳飞这样的主战派武将的;其次秦桧作为金国代理人,凭借着金人也让赵构不得不让的话语权。所以在金人、秦桧、高宗三方合力下,最终岳飞惨遭杀害。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秦桧绝对不是简单的主和派那么简单,而是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的内应,也就是传说中的最早的带路党,不仅彻底破坏了南宋的国防力量,后期甚至还有了篡位之心,在秦桧死后高宗才对心腹大臣说免除了近在咫尺的威胁(朕今日始免得膝裤中带匕首)。秦桧早期在大宋各种人才中并不突出,很难靠才干有出头之日,同时在靖康之变后被金人俘虏之后的还有一段疑点重重的黑历史,被俘后和妻子王氏带着金银细软完整的回来了,不难想象秦桧做了什么承诺才能全身而退。
除了主战派的武将,秦桧还构陷了一众文官,如直接投入监牢杀害的胡舜陟,流放后逼着自杀的赵鼎等等,其中很多人都是宰相、副宰相级别的,还在后期狂征暴敛各种收税,让百姓苦不堪言。甚至还想要篡位,例如给事中、中书舍人等皇帝传令官职位直到秦桧死一直空缺,就掐断了皇帝下达指令的通路,而在皇帝干预政治的另一条途径侍从官体系中,全部安插了自己的心腹和亲友,同时还手持兵权、控制了检查机构,对于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异己直接打击弹劾,种种罪不容诛的行为,让南宋整体命运急转直下,林林总总让秦桧成为了冠绝古今的大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