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语言交流还是书面写作都会用到成语,很多时候很复杂的意思用一个成语便能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可以说很是方便。这些成语很多都是古代传承沿用而来,背后都有着一些故事或典故,就像“开天辟地”背后便是盘古开天的故事。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成语是出自古诗词和古文的,就像“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便是出自孟郊的《登科后》中的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而李白作为唐诗一哥,他的诗词和文章中其实也诞生了很多成语。就像《长干行》中的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便诞生了成语“青梅竹马”;《上安州李长史书》则诞生了成语“刻骨铭心”;《与韩荆州书》也诞生了成语“扬眉吐气”,还有《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诞生了成语“天伦之乐”。这些大家都知道的成语其实都是出自同一个人,即李白之手。
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篇文章,就是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除了“天伦之乐”外,其实它还诞生了另外两个成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全文:
这是一篇骈文。李白27岁时仗剑游历,在安陆时和堂弟们在春夜饮酒聚会,古代文人宴饮时喜欢赋诗填词,李白他们自然也是如此,于是李白在喝酒时便趁着酒性写了这篇“马屁文”。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李白是“诗仙”,大家读到的基本都是他的诗,关于他写的文章并不熟悉。不过这篇文章中起首一句相信很多人都曾读到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不过初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出自他的某一首诗作,其实并非如此,这句话是出自上面这篇骈文。
这篇文章起首两句交代了诗人和堂弟们宴饮的原因。天地是万物的旅舍,世间万物都是匆匆而过,光阴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它只是自顾自一直向前从不曾为谁而停留。人之一生就像一场梦,又能有多少欢乐?古人点着蜡烛在夜里游玩确有其道理所在。
这其实和他《将进酒》中的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异曲同工之妙,旨在点出人生匆匆,当及时行乐,这也正是他们夜间宴饮的原因。而这两句中便有两个成语,“百代过客”和“浮生若梦”,前者用来形容时间永远流逝不为谁停留,后者则是形容人生短暂如同虚幻的梦境。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里的“况”是况且的意思,也就是对前文的补充说明,也就是对于他们夜宴原因的再次补充。因为春天烟霞般的美景在召唤诗人,大自然将绚丽的文章借与诗人,在古代青赤相配为文,赤白相配为章,春天本就是多姿多彩,处处皆是文章,诗人自是信手拈来。
“会桃李之芳园……高谈转清”主要描写了宴会上大家相聚,一起共叙过往,高谈阔论。他们之所以相聚,是为了共叙天伦之乐。这也诞生了这篇文章中的第3个成语“天伦之乐”,主要用来形容家庭之间的乐趣,常见于父子,也可用于兄弟之间。
在这几句中,诗人夸赞堂弟们个个都有谢惠连的才情,而自己作诗却没有谢灵运那般出彩,可谓是小小地拍了一下在座堂弟们的马屁。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也是山水诗派的鼻祖,而谢惠连则是谢灵运的族弟,也颇有才华,深得谢灵运赏识。以谢家兄弟比自家兄弟,在这里可谓是相得益彰。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描写了这场夜宴的欢乐程度,大家纵酒痛饮,都喝得醉意朦胧。而在座的都是读书人,只饮酒自然不能让他们开怀,也不够“雅”,所以便引出了接下来的“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倘若作诗不成,便要罚酒。
对于这篇骈文,其实一直以来评价都颇有争议。清代文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赞誉这篇文章“一句一转,一转一意,尺幅中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短文之妙,无逾此篇。”现代专家霍松林在《古文鉴赏辞典》中也称这篇文章“自是锦心绣口之文”。但是明代却有叫王志坚的小文人对这篇文章颇有微,他嘲笑此诗“如阳春、大块等语,殆令人闻之欲吐矣”。这种评价,只能说太不识货了。对于李白的这篇文章,大家觉得写得怎么样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