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金妮)“党的十九大报告说,要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你们大学里面有好多博士、教授,能不能帮我们想点法子,振兴我们毛南族乡村?”这是近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双语”宣讲队进村入户宣讲十九大精神时,平塘卡蒲毛南族乡群众给该学院领导提得最多的请求。

11月10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设立的贵州首个“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群众的迫切需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师生们牢记在心。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11月10日该学院正式揭牌成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这也是贵州设立的首个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

据悉,该研究中心将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系统展开对民族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成立该中心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成员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研究中心主任由教育部高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省管专家、“黔灵学者”、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院长吴一文领衔兼任。团队中有长期进行民族研究的专家、教授、学者等,也有曾在“脱贫攻坚”一线苦干实干的干部。目前,该研究中心有教授28人,博士36人,副教授82人,硕士生导师16人。

中心将以平塘卡蒲毛南族乡、都匀归兰水族乡以及三都怎雷水族、荔波大土苗族、都匀格多苗寨等一批民族乡村作为研究对象,整合历史与民族、生物与农业、旅游与资源及民族研究院等专家教授,围绕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城乡融合互动、承包地延长、乡村旅游、农民就业创业、乡村治理体系、校农结合等展开研究。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双语”宣讲队进村入户宣讲十九大精神。

“成立‘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发挥学院特色优势为地方服务的举措,也是我们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基础教育、服务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邹联克表示,将亲自带头承担“黔南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课题。

研究中心主任吴一文教授则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重大战略部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有着重大历史意义。作为民族地区地方院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该学院的重要责任,也是该学院发挥特有优势大有作为的方向;

“黔南州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研究”、“毛南族乡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外出务工潮背景下民族乡村治理研究”、“贵州毛南族农业生产现状考察”……据悉,研究中心主要以课题项目为支撑,将从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经济、社会条件出发。同时,将从民族乡村不同的自然特色、经济社会发展等现状,选出一批田野考察点,建立集田野考察、资料收集、学术研究、跟踪监测、网络建设、教学及实验等为一体的田野工作站点网络。研究中心课题将从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中生发,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提供给各级政府,供决策咨询或转化为课程资源,以此推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