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首届“经英杯”全国高校学生经济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举行。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春海教授,经济学院1990级经济系校友代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中国人民大学校团委负责人杨子强老师,经济学院范志勇教授、王孝松教授、程华副教授、李黎力副教授、石慧敏副教授、陈伟泽老师等嘉宾,与来自全国各地36所高校的近百余名同学相聚在本届论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论坛围绕着“新中国70年征程中的经济发展”展开学术交流,共同探讨青年经济学子们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担负新时代的重任,构建青年经济学子们学术交流共同体。
论坛开幕式由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佩洁主持。李佩洁副书记介绍了经济学院创立首届“经英杯”全国高校学生论坛的初衷。从2001年开始,为了激发培养经济学院本科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学院启动了“经英杯”论文竞赛,截至目前共举办了19届,为学校创新杯、挑战杯论文竞赛输送了大批优秀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经济学子。为了大力推进当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创新,从今年起将“经英杯”推向全国,依托经济学院雄厚的文化底蕴和研究水平,充分发挥在经济学领域学生培养的引领作用,设立面向高校的学生学术论坛。
会议伊始,于春海副院长和校团委负责人杨子强老师共同为本届论坛揭幕,一场领域多元、智慧荟萃的思想交流盛会正式拉开序幕。
于春海副院长首先对首届“经英杯”全国高校学生经济论坛的开幕表示了祝贺,并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学术代表表示了诚挚欢迎。他表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还滞后于中国经济的实践。年轻学子们应该思考为什么在脱贫实践上有很大成就的中国没有在理论上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于老师认为年轻学子的成长既需要扎根实践,还需要有精妙的思想,而后者则更需要有拓展交流、碰撞思想的平台。这也是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要把“经英杯”推向全国,吸引全国各地高校学生进行交流的初衷。于春海老师勉励青年经济学人把握时代要求,做到扎实基础,回应新时代对经济学人的要求,认真学习,勇于创新,用现代的方法研究好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校团委负责人杨子强老师首先对论坛凝聚青年共识、促进青年学者沟通交流的重要作用表示了肯定。他指出自己对新时代的学术交流论坛的看法,论坛应该是言之有物、论之有理、脚上有泥、远方有朋的论坛。他希望在论坛上看见更多真知灼见,同时校团委会也会倾其全力,为论坛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牛犁校友首先预祝首届“经英杯”全国高校学生经济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祝贺第一届取得优秀论文的各位同学。其次,他对经济学院的老师对他的培养表示衷心感谢,也感谢全国各大高校的老师对于在座的各位经济学院的学生们的培养。最后,他希望在座的各位学子能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为第二个百年梦想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才智,这是新时代的新机会,也是历史所赋予的青年人的时代重任,更是大家的使命。
范志勇教授就论文的整体情况和评选流程进行了全面介绍。自2019年9月征稿以来,全国各高校的经济学领域学生积极投稿,本科生论坛、研究生论坛和经数实验班论坛共收到253篇投稿作品,经过论坛评审组委会充分酝酿评选,最终本科生论坛和研究生论坛各有24篇作品入围,经数实验班论坛6篇作品入围。
在作品展示环节,南开大学吴清扬同学、华南师范大学孔昱同学、中国人民大学曹世祥同学、中国人民大学亓浩同学、华中科技大学黄安琪同学分别为大家带来题为《比较优势与企业退出》《企业规模分布与创新》《“留地”与“流地”的抉择:小农户能够通过生产环节外包融入现代农业吗?——基于山东省临沂市的实地调研》《农地经营权是一件好的抵押品吗?——来自贷款供给方的证据》《房地产税对住房租赁价格的影响:来自重庆的经验证据》的精彩展示,充分表现了中国青年学子对当代经济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大胆探索,体现着青年经济学子们的经世情怀。
于春海副院长和王孝松教授对大家的展示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大家对当代经济问题的关注,选题具有重大的现实背景,以及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当下我国所面临的新问题。但同时也就研究深度、研究方法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理论部分能更加有深度,变量设置的理由更充分,结论部分更合理,检验模型更精细合理。
首届“经英杯”全国高校学生经济论坛共设本科生论坛、研究生论坛和经数实验班论坛3个分论坛、9个分会场。3日下午,与会师生围绕新中国70年征程中的经济发展等问题在明德楼里展开了讨论。
下午4时,论坛闭幕式在明德主楼728会议室举行,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1990级经济系校友代表、安华大中华区政府及公共服务事业部主管合伙人、审计合伙人杨淑娟女士,副院长于春海副教授,副书记李佩洁老师,经济学院王孝松教授、赵峰教授、孙文凯教授、李三希教授、韩松教授、程华副教授、周文副教授、刘小鲁副教授、李黎力副教授、章艳红副教授、江艇副教授、陈朴副教授、陈伟泽讲师等出席,来自各高校的近百名参赛学生参加。闭幕式由经济学院范志勇教授主持。
于春海副院长宣读获奖名单,与会嘉宾为本次论坛中获奖学术代表颁发证书。
随后刘守英院长致闭幕辞。他指出现在中国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学都在反思,中国作为有强烈民族特色和体制特征的大国本土化的、国际化的道路该怎么去走,现有中国的经济学体系先是从苏联引进,后来受西方经济学影响,虽然一直都在进步,但都是外国来的,并不是本土的。而你们这代经英是大家最期待的一代人,本土化就正是需要这一代来建立。他还提到做学问要思考问题从哪里产生,虽然文献和技术能力很重要,但真正做大学问,还要有原创性阐释能力,而找到并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是来源自真实世界的实践。最后他向同学们“安利”有最好的老师和最好、最全的经济学学科建设的人大经济学院,希望各位同学以后能报考中国人民大学。
首届“经英杯”全国高校学生经济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