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洪 通讯员 魏豪 王靖

“我成功签约了!签约了……”日前,王喜阳高兴地给辅导员打电话说。

王喜阳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电气自动化专业2022届毕业生。经过一个多月的投递简历、线上线下的面试,他成功签约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陈文胜、万柳明等多位老师对我进行就业指导,使我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而理智的选择。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先后与十余家相关专业企业、单位联系,最终与中国新疆水利水电集团钢结构公司签署了就业合同。”黄河水院水利工程学院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席道乾身怀感激之情,诉说着母校帮助自己就业的往事。

“目前,学校不断转变就业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使得签约率达到73.42%。其中,签约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2356人。”黄河水院校长胡昊说。

聚焦机制,打造特色就业体系

近年来,黄河水院全面构建、全力推行“1234”就业工作体系(即: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两个平台”,强化“三个着力”,实现“四个成果”),形成了“统筹协调、上下联动、信息畅通、运转有序、考核激励”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黄河水院不断创新线上招聘模式,以直播荐岗促就业;搭建“云服务”平台,建立求职招聘全流程一站式“云”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服务入“云”端;通过电话邀约、视频拜访、微信联系、邮件交流等形式,邀请有招聘需求的中央直属企业、地方企业、校友企业等开展线上线下校园招聘。2020年来,挖掘50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3万多个。

来自江西省赣州市的水利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曹时昌感言: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我入学的那一刻起,就得到了国家和学校的助学贷款和资助。毕业之际,国家发放了求职补贴,学校对建档立卡毕业生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帮扶。就业指导老师经常和我联系沟通,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确保有多次就业选择机会,帮助我实现了央企就业的愿望。

“针对曹时昌这样的同学群体,入校时就建档归案,并把贫困户群体的就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全面实施就业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程式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形成‘生活资助—学业激励—就业帮扶’闭环链;分类式帮扶就业特殊群体,预案式帮扶专升本未录取毕业生。”黄河水院党委书记周保平说。

面向毕业生建立就业台账,面向用人单位建立人才需求库,黄河水院积极协调就业市场供需“关键因素”,促进人岗匹配,促成共赢局面。

优化就业服务 形成合力促就业

专升本学生的就业问题事关就业工作能否顺利完成。今年,黄河水院专升本报考人数396人,专升本报考率49.26%,就业压力很大。

该校将专升本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前置,使其在专升本考试前签订就业协议。校领导及相关负责老师走到招聘现场,向企业推介专升本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该院2021届毕业生中396名报考专升本,已签约283人,签约率96.72%,专升本学生实现进有学可上,退有工作保障。

“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压力很大。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助力毕业生就业。”该校商务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樊建科在汇报中分享就业工作中的诸多举措:结合多年经验,搭建就业服务“立交桥”,形成合力,建立实习就业机制,设立就业工作专班,全员参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工作,发挥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作用,随时指导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辅导员针对性地跟进重点学生,对其进行积极引导,指导学生提前适应工作。此外,随着二级校友会的成立,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从而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成功组织了2022届电子商务专业群首场顶岗就业双选会,共邀请校企合作企业46家,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