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新生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
《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40首古诗词,是中考考试范围。40首中八年级上册共包含7首,即《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望岳》《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任务不多,八年级新生可以提前学习,学会鉴赏,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打下基础。清平乐老师将用4天时间逐首讲解,请同学们按时关注。
今天讲解王维的《使至塞上》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明天讲解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杜甫的《望岳》
钱塘湖春行
一、原诗与节奏 4/3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文常填空
1.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2.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钱塘湖即杭州西湖。全诗以“行”字为线索,先写到湖边,后转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转换衔接自然,描写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以“春”字为着眼点,紧扣早春西湖的特征,不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写出了自然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三、解词
1.钱塘湖,指杭州西湖。 2.初:刚刚。 3.暖树:向阳的树。
4.乱花:纷繁的花。 5.水面初平:春天的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6.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7.足:满足。 8.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
四、解读诗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泥在筑巢。繁茂又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才长出来的小草刚刚能够遮盖住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浓阴下的白沙堤。
五、理解默写。
1.《钱塘湖春行》中用动态美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景图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 《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欣欣向荣,用静态美描绘早春美景的句子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收和诗人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的句子)
4.全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西湖的景象描绘得十分迷人。“行不足_”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对早春的钱塘湖的感情。
六、归纳中心:本诗紧扣“早春”着笔,寓情于景(最后一联直抒胸臆),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及内心的喜悦。
七、写作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
八、练习题
1. 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3分)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联中“早”“新”“几处”“谁家”几个词准确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景物的特点;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最爱。
3.炼字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示例一:“渐欲”和“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及内心的喜悦。
示例二:“乱花”和“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生动地描绘了西湖早春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及内心的喜悦。
4.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一:“争”和“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炼字二:“早”“新”“几处”“谁家”准确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景物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修辞:对偶(“争”和“啄”拟人)。写出了初春早莺、新燕充满生气的情态,描绘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
不能,因是早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为“几处”,不是“处处”“家家”。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描绘了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的展示了西湖早春的勃勃生机,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喜悦之情。
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不足”是喜爱之情的体现,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同时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及内心的喜悦。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首联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看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低垂的景象。
C.颔联通过禽鸟的活动,展现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其中“几处”“谁家”,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D.“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春日西湖无比喜爱的情感。
如果有用,请关注收藏哦!欢迎明天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