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dweekly.com.cn/

“窦洁?心会和爱一起走,[487].医师报,2017-1-26(13)”

“罕逢扁鹊再世,幸遇华佗重生。希波克拉底正统,医圣歧伯门庭。大爱仁德古风,诊疗学术求精,才冠杏林起沉疴,喜看天下无病。”这是患者赠予王海涛教授名为《天下无病》的牌匾。

自2015年9月调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并开创肿瘤科、担任科主任以来,王教授诊治了无数位晚期难治性肿瘤患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尤其在泌尿生殖系肿瘤、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脑转移癌等多种治疗中实现重大突破,为绝望的患者带来希望。

一定要救他

2013年5月,一位肝癌老年患者,手术后复发,复发后手术,先后经历了大大小小6次手术。但上帝依旧没有眷顾他,2016年7月,肿瘤再次侵袭,且来势凶猛,整个腹腔占位,压迫胃部,他恶心不适,疼痛难忍。

询问病情时,患者的话令王海涛终生难忘:“我知道我的病没救了,医生也不是万能的,只要尽力,我就把命交给你。”质朴的语言与虔诚的信任让王教授暗暗许诺,一定要救他。患者的病十分棘手,耐药使化疗希望渺茫。王教授查阅了所有文献和资料,一定还有其他“精准治疗”没有尝试!

奇迹出现了

王海涛与患者的儿子沟通,耐心讲解精准医学的理论及实践。并告诉他,这次尝试精准治疗,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患者家属似乎也希望抓住治疗老人疾病的这棵救命稻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接受了肿瘤相关基因的二代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TSC2基因的缺失突变。

这个发现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一线曙光。经过海量数据库的检索发现,TSC2基因的缺失可能对某类抑制剂的敏感性增强。在临床试验的框架下,充分告知患者服药的各种风险后,患者开始用药。接下来的一切更令人惊喜,服药一周后,患者肿瘤较前缩小50%;口服2周后,肿瘤缩小95%。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腹胀腹痛症状明显缓解,也可以进食了。患者家属欣喜地称王海涛为“当代的活菩萨!”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了,临走前,送去三张匾,以表对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

医患沟通是良药

这样的故事对于王海涛来说并不稀奇,“当你真正把患者当成亲人的时候,治疗不仅仅是病痛的解除,更是心灵的宽慰!”他认为,良好的医患沟通能激发医生的潜能,创造医学的奇迹。

在与患者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们结下深厚的感情。王海涛为患者的坚强和康复欣喜,患者也为王海涛的进步和成功喝彩! 2017年1月7日,他荣获“2016年度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新锐”的那天,病房的一位结肠癌患者得知这一喜讯,亲自撰写书稿以表祝贺!

“从医26年,他热爱自己的职业、敬畏生命,患者常常带给他感动、惊喜与遗憾。毕竟医学仅仅是一种为人解除痛苦的艺术与技术,而非仙术,事实上多数医生能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帮助与安慰患者,缓解他们的痛苦,只有很少时候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他想要多救一个患者,多减轻一份患者的痛苦。因此,他坚信:癌症也是可以攻克的。”

编辑、排版:《医师报》张璐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