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物质的总称,是能起到软化作用的化学品。
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等数百种产品中,可以说,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应该得非常广泛。所以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很容易在塑胶制品包装中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类。
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热、包装、盛装的过程里可能会造成邻苯二甲酸酯的溶出且渗入食物中。
例如:塑胶玩具、覆盖食物微波加热的保鲜膜、盛装食物的塑胶容器、室内装潢或家庭产品亦多数属于塑胶材质、吃手扒鸡的塑胶手套、医疗用的塑胶手套或输血袋等,都可见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踪影。
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软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有可能被小孩放进口中,如果放置的时间足够长,就会导致邻苯二甲酸酯的溶出量超过安全水平,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是公认的生殖和发育毒性物质,会干扰人体体内激素运作,影响生殖与发育,造成生殖率降低、流产、天生缺陷、精子数异常、损害睾丸等。
在化妆品中,指甲油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最高,很多化妆品的芳香成分也含有该物质。化妆品中的这种物质会通过女性的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体内,如果过多使用,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还会危害到她们未来生育的男婴的生殖系统。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DEHP列为在 2B 类致癌物。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我国少年儿童的健康威胁显著。2019 年 5 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该项研究对安徽省马鞍山市3743 名 3~6 岁儿童进行了调查,通过检测尿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DEHP/DMP/DEP/DBP/BBP)的代谢物,对学龄前儿童邻苯二甲酸酯暴露的累积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儿童的邻苯二甲酸酯累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高,且较大月龄的男童的风险更高。
另有一项上海市女童血清中两种邻苯二甲酸酯(DBP 和 DEHP)与性早熟关系的研究认为,性早熟女童受DBP污染的程度均比正常儿童严重得多,而且DBP对子宫、卵巢的体积有影响。
2018 年8月至2019年10月,某评测公众号 开展了“儿童邻苯摄入量”调查,共收到526名儿童(≤18 岁)的553份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报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受调查的526名儿童中,有221名儿童(42%)正在面临邻苯二甲酸酯摄入风险,63名儿童(12%)正处于邻苯二甲酸酯摄入高风险状态。
根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建国课题组于2019年1月发布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由于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学品暴露导致直接社会经济损失约达572亿元,其中以男性不育疾病负担最严重。
进一步,中国因所有已知内分泌干扰物质暴露导致的全社会总医疗成本约为4294亿元,约占全年GDP的1.07%。
现在邻苯二甲酸酯在儿童产品中的使用已受到欧美等国家与地区的严格管控。
欧盟于2011年2月将DEHP、DBP 和 BBP 三种邻苯二甲酸酯列入化学品“淘汰名单”。日本规定在所有合成树脂玩具中禁用DEHP,所有入口的合成树脂玩具中禁用DEHP和DINP。
而随着人们对邻苯类增塑剂认知的加深,以及近些年增塑剂所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 的国家和团体更加关注增塑的安全使用问题,并出台了限制邻苯类增塑剂的法规和标准,其中主要限制领域集中在儿童用品和食品包装材料方面;另外,塑料家具、医疗用品、护肤化妆品等其他塑料制品也有涉及。
以玩具为例,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也发布了GB6675.1-2014《玩具安全第1部分:基本规范》, 其中规定所有可入口产品中 DEHP、DBP、BBP 的总含量≤0.1%。DNOP、DINP、DIDP 三种增塑剂总含量 ≤ 0.1%。
由此可见,邻苯二甲酸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并将对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的孩子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要阻止这一切,就需要加强对邻苯二甲酸酯的管控。而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也需要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注意邻这类有害物质的化学测试和管控。如需更多信息,请随时联系检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