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启小晨,80后全职宝妈一枚,点击右上角“关注”,持续为你分享好书好剧+个人成长。
搜索文章养成计划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有哪些演讲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个高赞回答说:
“兰迪波许的《最后一课》,在生命的最后一课展现出来的乐观、风度和人格魅力让人敬佩”
真的是不能赞同更多了。
兰迪波许,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人机交互设计学教授,患胰腺癌,在去世前的几个月进行了一场轰动全美的“最后的演讲”。这场演讲的名字叫:真正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
《最后的演讲》是兰迪教授台上演讲的延续,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他已过世,但是用书和演讲给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迷茫低落的时候,遇到了这本书,感恩遇见,给我前进的力量。
兰迪教授所热爱的一切,都来自儿时的梦想和目标,来自实现几乎所有梦想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人生是完整的,是幸福的。
有梦想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梦想都实现了更是一种幸福。
01
追梦正当时
看书的过程中,反复追问自己:
我童年的梦想是什么?都实现了么?
记得上小学时大家的梦想是要当科学家,当飞行员,当医生,当老师等等
这些真的是自己的梦想么,未必都是。
90年代,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说出这些梦想的时候,
对这些职业没有具体的概念,都是从语文课本中了解这些而已。
梦想得是具体的,这很重要。
兰迪教授是幸运的,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梦想。
想要体验漂浮的感觉。
热爱橄榄球,想进橄榄球联盟。
热爱百科全书,想为它编写词条。
8岁时,跨越了整个美国去迪士尼玩,种下了一颗“要创造一个这样的东西”的种子。
他的梦想源自体验,源自经历,源自热爱。
那曾经错失儿时梦想的我们,怎么实现梦想呢?
但是现在,此刻,想想自己的热爱和梦想,一切还来得及。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任何年龄任何时间都能开启梦想,只要自己愿意。
02
为梦想,准备出几分力
很多幸运的人,早早的确立了自己梦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追梦的路注定不是平坦的,我们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出几分力呢?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墙之所以存在是有原因的,它不是为了阻拦我们,而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愿望有多强烈
兰迪教授其中一个梦想是,在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迪士尼工作。
8岁时种下梦想的种子,28岁,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后,觉得自己有了做事情的资格,给迪士尼幻想工程写信,遭到了拒绝。
35岁的时候,已经是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在得知迪士尼幻想工程在进行一项虚拟现实的秘密工程时,给迪士尼打电话,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
他的执着最终让他联系上了负责这个项目团队的幻想工程师,并特意跑加利福尼亚去见面
去见这个幻想工程师之前,兰迪教授花了80个小时做准备,咨询了所有认识的虚拟现实领域的专家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和疑问。
准备的充分让对方惊叹,最终想去迪士尼工作的想法获得了对方的同意。
这一想法没有获得弗吉尼亚大学院长的同意,他又去找负责资助研究的院长来谈这件事,最终幻想变成了现实。
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兰迪教授用执着和智慧翻越了一堵又一堵墙。
兰迪教授在书中说:
只要能发现机会,就有可能找到实现梦想的方法。
看书的过程中,惊叹兰迪教授实现了儿时的一个又一个梦想,他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所谓幸运,确是机会遇上了有准备的人。
我们为机会,做了几分努力,就会获得几分收获。
写在最后
有梦想,大胆去追。
没有梦想,现在给自己确立一个小梦想,小目标。
不断的为之努力吧。
梦想,就在我们自身中,同时,阻碍也在我们自身中。
人生就是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理想,小目标的过程。
敢于梦想,你就能成功。
感谢看到最后,你的每个点赞都是对我的鼓励和喜欢。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END--
作者介绍:
我是启小晨,分享:读书写作/影评/个人成长,一个励志靠写作实现人生自由的80后二宝妈。